给新生儿取名可是件大事,尤其讲究传统的潮州家庭。既要符合潮汕方言的音韵美感,又得藏着家族文化密码。最近好多街坊邻居跑来问:"阿叔啊,现在年轻人起名是不是把老传统都丢了?...
给新生儿取名可是件大事,尤其讲究传统的潮州家庭。既要符合潮汕方言的音韵美感,又得藏着家族文化密码。最近好多街坊邻居跑来问:"阿叔啊,现在年轻人起名是不是把老传统都丢了?"其实啊,老祖宗的智慧加上现代审美,照样能取出响当当的好名字!这篇就给大家掰扯掰扯,怎么在潮州给宝宝起个好听又有底蕴的名字,从祠堂文化到现代创意,连"厝边头尾"都夸你会取名的秘诀全在这儿。
记得小时候跟着阿公去林氏家庙祭祖,抬头看见"忠孝传家"四个鎏金大字。现在才明白,这种四字门风匾其实就是天然的取名素材库。像我们村里陈姓家族,去年出生的双胞胎就用了族谱里的"承"字辈,哥哥叫承砚(取自笔墨传家),妹妹叫承玥(美玉之意),既保留辈分字,又添了新意。
有回帮表侄女取名"梓萱",看着挺文雅,结果用潮汕话一念成了"纸筐"(谐音),差点闹笑话。所以给娃取名时,我总会反复用方言读三遍:比如"思齐"读作"sei zoi",声调要像凤凰山茶园的梯田,有高有低才动听。这里有个小窍门:多用阳平(第二声)和上声(第三声)收尾,比如"沐阳(mong5 iang5)"就比"沐辉(mong5 hui1)"更朗朗上口。
上个月帮朋友家新生儿取名,翻族谱时发现他们这辈该用"延"字。正发愁呢,突然看见祠堂柱子上刻着"延芳挹秀",当场拍板取名延挹。既合辈分,又有文化味,家里老人直夸这名字取得"雅过赵孟頫"(潮汕俗语,意为极其风雅)。
现在后生仔取名也有一套,我总结出新三样:
去年有个惨痛教训:给客户取了"晟睿",结果用潮州话读像"成累"。现在我都牢记三查原则:查方言谐音、查普通话发音、查简笔字结构。另外要注意生僻字问题,有位家长非要给娃取名"龘骉",结果办户口时系统都打不出来。
说到底,潮州人取名讲究的是老传统与新潮流的平衡。下次给娃取名时,不妨先去祠堂转转,听听老人念名字的腔调,再看看年轻人喜欢的字型。记住好名字就像工夫茶,要慢慢"滴"(潮汕话:斟酌)出来,既有回甘又不涩口。只要把握住文化根脉,再融入现代审美,保管你家娃的名字能在族谱和同学录上都闪闪发光!